「無性別廁所」使用行為研究 獲刊國際一級期刊
【公事所教師研究成果分享】
「無性別廁所」使用行為研究 獲刊國際一級期刊
隨著性別平等與多元認同的趨勢,「無性別廁所」(all-gender toilet,又稱性別友善廁所、性別通用廁所」)的設置在世界各國都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現有許多研究多聚焦於「跨性別者」或「同志」的使用經驗和需求,反而相對忽略為一般使用者對「無性別廁所」的態度和使用行為。
為此,長年專研性別研究的本所彭渰雯教授,與量化專長的吳偉寧副教授,共同針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無性別廁所」使用經驗進行研究,並於2021年10月將其成果發表Who would (not) use all-gender toilets... and why? A stud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aiwan〈誰(不)會使用無性別廁所?一項針對台灣大學生的研究〉一文, 刊登於SSCI資料庫性別研究/人文綜合領域Q1期刊Gender, Place and Culture《性別、地方與文化》。
彭渰雯教授指出,因為於2015年新建的管院「無性別廁所」,在所有廁所29間當中就佔了6間,比起許多大學只是設置一或兩間的樣板性別友善廁所而言,具有較合理的分佈比例,增加了「無性別廁所」的能見度和可及性,也更適合用於一般使用者的研究。根據空間設計與規劃的現況,該研究選定緊鄰著「無性別廁所」的管院3015和3017教室為標的,在徵求各課程授課教師同意後,於下課時間對這兩間教室上課的學生發放問卷,共計回收729份問卷進行統計。
這項研究有個方法上的創新之處,頗受國外審查委員肯定,就是同步採取「觀察法」進行調查,與問卷分析結果對照比較。透過一組3位助理的協力合作,以兩週時間觀察紀錄從3015教室走出上廁所的學生,是走進隔壁的「無性別廁所」,還是較遠一點的男廁或女廁。如果刻意避開最靠近教室的廁所,而走到男廁或女廁,可以合理推測該位學生是刻意迴避使用「無性別廁所」(參見下圖Figure 1)
與既有國外文獻的發現類似的是,性別確實造成態度和使用行為上的顯著差異。在態度上,女性與男性回答「支持」設置無性別廁所的比例分別是57.92%和71.51%,回答「反對」的比例則分別是女10.94%、男7.42%;女性在態度上表示「不知道、不一定」者,更顯著高於男性。總體平均而言,明確反對無性別廁所設置的受訪者只有9.23%。
而在使用行為上,回答「從未使用過」無性別廁所的女性(11.02%)也比男性(3.25%)多;「經常使用」無性別廁所的男性(44.97%)更幾乎是女性(22.84%)的兩倍。對照觀察紀錄的結果,也發現女性有26.56%刻意走到較遠的女廁而避開隔壁的無性別廁所;相對的,男性只有3.93%會走到較遠的男廁。兩種資料來源的結果可說互相印證。
但兩位作者對此也特別指出,雖然女性比男性較少使用「無性別廁所」,但從觀察紀錄可看出,大多數女性(73.22%)還是直接就近使用,而沒有走到女廁。也就是說,儘管有性別差異,但多數的女生和多數的男性並不反對、也不迴避使用無性別廁所,女性反對無性別廁所的程度並沒有過去文獻預期的高。
兩位作者總結指出,無性別廁所的設置值得推動也獲使用者接受,但可以在兼顧少數使用者感受的前提下,讓無性別廁所與既有女廁、男廁同時並存,並注意改善隱私設計和衛生管理,以增加使用意願。作者在文末除了感謝科技部對本研究的資助,也特別感謝協助發放問卷與觀察的研究助理群。
更多教師研究成果分享:https://pam.nsysu.edu.tw/p/403-1234-5066.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