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碩士專班參訪系列報導】日光小林發電自用計畫 踏出零核第一步

日光小林發電自用計畫 踏出零核第一步

【碩專班林彥均報導】

2009年一場莫拉克風災的一場大雨,帶走了昔日甲仙區小林的美麗風光,二年後在紅十字會的援助下,日光小林的永久屋在高雄市杉林區落成。新建社區的規劃,比擬過去小林社區規模,由村內的「忠義路」貫穿。兩旁的建築色調,依照住民的需求與喜好,有著不同色系的牆面,七彩的社區建築就這樣安撫著村民的心情,重建一個安全舒適的新家。中山大學彭渰雯副教授率領公共事務研究所碩班生約30人,現勘日光小林新社區,也特別探究產官學界合作推動小林社區綠能實驗的成果。

零核計畫的緣起

中山科學研究院早在民國103年就開始了鋰電池再生計畫的研究,汽機車因安全因素考量,回收續電力不足的這些鋰電池,雖然這些電池不符合汽機車的用電量,但是然仍具有70-80%的供應力。中山科學研究院透過一連串的檢測、分析與重組,經過1年多的驗證,證實這類電池非常適合用於「儲能」,因此打造「社區貨櫃屋儲能系統」,把過去電動車的「大電流輸出與快速充電」系統轉變為「小電流輸出與慢速充電」的模式,賦予這些「汰役電池」新生命,讓電池繼續發揮功能。

貨櫃屋的興建

高雄市擁有良好的日照係數,提供優厚的太陽能發展條件,日光小林社區住戶的屋頂上配有三千瓦的太陽能板,搭配貨櫃屋的汰役電池,每天可為住戶儲存大約10度的電量,建造一個「混合型儲能微電網」,將低污染的綠能和廢物再利用的汰役電池完美結合,是全台灣第一個汰役電池的示範實例。

綠能擴大推動的挑戰

今年4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後,開放電力市場,用戶可以賣電給台電,然而日光小林社區卻面臨無法賣電的窘境,根據中山公事所同學的分析發現,似乎因為隔壁的大愛村已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與日光小林社區共用同一條饋線,饋線僅能承載最大20%容量,造成日光小林社區無法賣電的窘境。饋線不足可說是政府目前面臨推動綠能發展最大的障礙,希冀政府可以加強基礎建設,讓更多住民和用戶可以參加社區零核計畫並受益,創造永續發展新願景。

http://pam.nsysu.edu.tw/var/file/234/1234/img/439224572.jpg   http://pam.nsysu.edu.tw/var/file/234/1234/img/610416886.jpg  

 貨櫃屋儲能系統                                                       日光小林太陽能板屋頂

http://pam.nsysu.edu.tw/var/file/234/1234/img/107638125.jpg    http://pam.nsysu.edu.tw/var/file/234/1234/img/3256/20767.jpg

                                                         了解發電自用計畫                                                    中山大學公事所參訪日光小林部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