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大專青年公共事務提案競賽:九零後的文青食代
活動名稱:2017全國大專青年公共事務提案競賽:九零後的文青食代
舉辦日期: 2017年10月21日~10月22日
一、活動緣起:
中山大學公事所旨培育學生積極加入公共議題的參與,強調政策知識和創新意見的交流,為改革國家政策與地方發展帶來一股新興的力量潮流。因此,舉辦「全國大專青年公共事務提案競賽」,希望透過不同公共議題的提案,提升青年參與公共事務並提升其公民意識。
繼2013年「振興南部地方產業發展方案」、2014年「南部創新創業發展競賽」、2015年及2016年「找尋社區x幸福劇本」的舉辦後,邁入第五屆的青年公共事務提案競賽期望能擴大參與的範圍,讓更多青年能參與公共事務的交流與討論,因此訂定主題為『九零後的文青食代』,以青年的自我生命歷程、社會觀察為底,透過黑客松的競賽方式,讓參與青年在短時間內透過高強度的討論與規劃,提出具有創新視野的的未來行動提案。
「2017全國大專青年公共事務提案競賽:九零後的文青食代」聚集不同科系背景之青年學子發揮所長,交換彼此對當代議題的觀察發現與想像願景,透過討論交換不同背景的想法、打破過往同溫層的思考模式、結合自身領域所學之專業,在黑客松的競賽方式下,學習於有限時間內達到溝通效率與產出品質的目標,激盪出跨領域的青年創新未來行動提案。
二、活動內容說明
1.《跨領域分組討論與未來行動提案》
本競賽活動採取個人報名、打散分組的機制,期望匯集全台各校之青年學子交流跨領域的不同觀點並凝聚未來行動提案,分組討論需在有限時間內聚焦「問題意識與提案目標」並提出對應之「未來行動提案」,最後以「分組簡報」的方式來呈現提案。
2.《青年創新行動講座與議題業師輔導》
本競賽活動於討論過程中安排有「青年創新行動講座」與「議題業師與談會」,激發參與青年的創意並提供領域議題業師的經驗與觀察,使未來行動提案更加符合社會趨勢。
本競賽將依照訂定之三大議題分別邀請實務業師,另擬邀請青年發展署長官出席擔任第二日活動評審,聽取青年意見及創新想法並給予回饋。
3.《Open Space交流晚宴》
為使得參與青年能達到跨組別間的交流與建立網絡,本競賽活動另安排有「Open Space交流晚宴」透過非正式的互動討論形式,提供更開放多元的交流環境,使參賽青年們在本競賽活動中既是競爭關係也能是夥伴關係,能藉由這樣的互動機會認識新朋友、建立人脈網絡、找到未來的合作夥伴。
三、議題設定
為了讓活動討論能更加聚焦,避免範圍太廣、議題過度發散,本競賽活動設定有三大議題分別是:<1>文:我的文化蘊涵 <2>青:我的未來希望 <3>食:我的飲食生活,以呼應本競賽活動的主題『九零後的文青食代』,以貼近青年生活的當代議題為主軸,透過黑客松的競賽形式讓青年子自身經驗與觀察提出該議題的問題意識,並研擬對應之未來行動提案,以下簡單提供議題背景資訊。
四、活動提案紀錄與分析:
食:我的飲食生活
組別:食1 |
何芸臻、張巧儒、張育齊、張庭嘉、許晏齡 |
提案名稱 |
一起無剩食-剩食問題 吾盛灶咖 |
提案概要 |
利用鹽埕示範公有市場的二樓閒置公共空間,作為在地社區的公共廚房,食材取自本身底下市場、賣場,及附近農民的NG蔬果和NG食品等,食材採取均免費使用,只收取廚房使用費50/次,定期舉辦課程、DIY及比賽,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參與,聯繫社區情感,也宣導剩食教育理念。 |
組別:食2 |
林奇緯、林庭瑀、郭暖芳、陳向恩、廖真寶 |
提案名稱 |
誰幫屋頂戴綠帽 (銅質獎) |
提案概要 |
推廣屋頂種植蔬果。與社區小農合作,聘請小農來經驗教導社區居民耕種蔬果,不僅讓平常極少被利用的頂樓可以成為居民、長輩、小孩來認識蔬果原始風貌的場所,也透過親自參與栽種農產品的耕種過程,凝聚社區居民的意識形態,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且,居民在以食用親自栽種出來的無農藥蔬果,培養有機飲食習慣,更可藉由餐後廚餘自行堆肥來減少浪費食物。不僅可以幫助小農向社區推銷其品牌,也讓居民認識有機與休閒的重要性,達到雙方雙贏的地方,創造一個有機與休閒並重的全新社區生活型態。 |
組別:食3 |
范綱元、黃柏叡、黃美璇、楊逸茹、蘇品瑄 |
提案名稱 |
新心向農親子餐廳 |
提案概要 |
格外品的再利用與教育。選擇親子餐廳的方式,藉由體驗 、DIY手作課程讓小孩及家長親自接觸格外品、了解格外品,透過課程中正確觀念的教育以及親子互動的結合,將食物知識不僅傳達給一般大眾,也實踐了教育從小做起的理念。 |
組別:食4 |
洪志銓、郭怡秀、陳采欣、陳勇全、陳韻筑 |
提案名稱 |
NG蔬果,打造不NG的親子時光 |
提案概要 |
蔬果化妝品,啟發於日本媽媽蔬菜蠟筆的創意。在古代就已有玫瑰製作的胭脂,相較於目前市面上也還未曾有蔬果製作成的化妝品,因此,希望可以與化妝品代工廠合作,製作天然蔬果化妝品,以及相關DIY課程,讓親子同樂,同時如果小朋友用此產品塗鴉於臉或是身上時,家長可以不用有擔憂化學藥劑的疑慮,最後也解決大量NG蔬果,為NG蔬果創造新的價值。 |
文:我的文化蘊涵
組別:文1 |
余玟臻、張淯翔、許晏翎、郭育齊、陳群崴 |
提案名稱 |
「遊」出眷村新樣貌-以左營眷村為例 |
提案概要 |
主要目的為保存眷村文化、弱勢族群(例如遊民)的輔導就業。透過左營眷村的修復整建,訓練(遊民)導覽員擁有向民眾介紹眷村文化的能力,也培養導覽員具有製作眷村特色手工藝或是眷村美食的技能,讓原來是弱勢族群的人們,也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最後,希望後期可以在村內發展眷村特色旅店或是民宿,以吸引國外海外打工住宿的年輕人,讓更多人看見眷村的美。 |
組別:文2 |
李澤崯、洪憶綾、陳思妤、蔡珮欣、蘇良委 |
提案名稱 |
重溫眷村 好事發聲 |
提案概要 |
提案目的為改善鳳山黃埔新村的眷村發展,高市政府於2014開始實施「以住代護」的政策,然而實施3年多來,雖然地方地理位置優越,眷村保存完整性高,但始終無法吸引人潮,推該眷村文化的成效也不高,因此希望藉由提案使眷村創新。在眷村聚落中的空屋或街道巷弄,利用空閒場域,投影原始居住者生活於牆面,或是頭繪畫與的方式,讓過去生活型態以靜態或動態呈現出來。在地產業復興:鳳山赤山粿庄、蕃薯街、打鐵街都是全台灣『碩果僅存』傳統產業。可利用眷村空屋作為在地產業文化歷史館,規劃為校外教學參訪地點。希望藉由「以住代護 人才基地」計畫結合方案,讓各藝術家、工作坊進駐者合作,交由他們自由發揮。未來眷村朝向教育、文創藝術、傳統產業來做為整個過去銜接現代的文化部落。 |
組別:文3 |
周愷琪、林志威、林怡君、張立翔、許世馥 |
提案名稱 |
文憶復刻,民現繪故 |
提案概要 |
主要目的為保存民間故事文化。透過數位媒材讓民間故事動起來,不只將蒐集的民間故事內容重新編排,再製作實體與電子書、動畫片,甚至到VR製作,最後達到深入學校推廣民間故事的效益。 |
組別:文4 |
李婕安、林承毅、張奕凡、黃筱芩、蘇盈卉 |
提案名稱 |
輸人不輸陣,食果拜樹頭 (金質獎) |
提案概要 |
主要目的為改善陣頭文化的刻板印象以及陣頭文化的推廣與創新。期望建立平台將陣頭文化用活潑的方式介紹並以獎金制吸引民眾投稿提案來活化和創新陣頭文化,亦將每次活動紀錄於平台上,達到民眾參與度提升以及資訊公開效益,另一方面則舉辦陣頭文化祭典,於祭典中將陣頭文化以多元方式呈現,推廣並發展其文化價值,達到吸引政府甚至是國際關注之效益。 |
青:我的未來希望
組別:青1 |
張婷、陳葳、趙筱琪、鄭玫芳、賴逸穎 |
提案名稱 |
銀澀世代-迎青忘老,共居甚好! (銀質獎) |
提案概要 |
推廣青銀共居的概念。發想自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獨居老人的比例增多且現今年輕人大多面臨買不起新屋的窘境,計畫短期內欲招募五位志願屋主,並透過網路募資及架設相關平台來推廣青銀共居理念;中期則進行實際的空間規劃以及設計青銀交流的互動節目並將志願屋主達到十戶左右;遠期則欲達到執行範圍擴至台灣南部的目標。期望藉此達到改善獨居老人無人陪伴之現況、提高人際連結,加深長輩與青年的連繫、增高空屋利用率,解決住屋供過於求等效益。 |
組別:青2 |
江亭萱、涂靜君、陳坫鈴、董怡秀、劉佳融 |
提案名稱 |
政式未來,青鬆參與 |
提案概要 |
主要採現行政策分析方式。透過分析《高雄市青年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並提出修正現行政策、將高雄市青年事務委員會定位為『高雄市青年的代表性組織』以及建立高雄青年政策串聯平台,預期於中長期達到提供產業進駐及工作機會,增加青年留在高雄意願和實質影響市政參與。 |
組別:青3 |
范磊嶸、張慈芬、陳柔恩、䝉奕錡、蔡郁萱 |
提案名稱 |
過來人 |
提案概要 |
透過設置個人經驗分享平台,以真人圖書館的方式,讓不同世代的人有機會將自身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並藉由不同產業工作者的經驗分享,以了解產業的現今脈絡和趨勢,傳承know-how,讓青年更了解產業需求,亦達到增加自身就業競爭力,實踐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
組別:青4 |
陳俞樺、黃如意、蔡維軒、蔣宛庭、藍淑榕 |
提案名稱 |
集青廣益 |
提案概要 |
透過問題發想方式,找出青年出走背後的關鍵問題以及對應青年具有的能力,提出解決方案為「以台為基地,往外延伸」之概念,透過設置募資平台,提供青年投點子和想法,找到合作夥伴與團隊,成功後再回饋平台;另一方面平台則能賣點子給予政府、NPO和企業,長期則擴展至整體社會,期望形成正向循環經濟網絡,讓已獲得資本和經驗的青年,繼續回到平台投資,或透過平台再吸收新成員。 |